6月11日,在中联重科四平工业园召开的2015东北地区产品品鉴会上,我们见到了辽宁省台安县桓洞镇的郑学伟。他是“谷*”玉米机的忠实粉丝,也是对玉米机改装、改进的“发烧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郑!
去年12月在国内**“普洱+互联网+金融”的大圆普洱交易中心亮相第4届中国·南博会暨第24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会上,大圆普洱一直是诸多嘉宾、海内外企业代表和媒体的关注对象。大圆普洱副总裁张赢鸿揭开了大圆普洱受人关注的秘密,因为秉承“工匠精神”的大圆普洱一直把品质放在首位,他说,品质是决定企业走多远的关键。
从去年以来,国家倡导的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号召引起国内各传统行业的深思和响应,当很多国人痴迷出国购买液体创可贴等物品时,面对的却是国内GDP增长稳居全球首位的尴尬现实。可是与此同时,不少国内企业却依然受到国人追捧,比如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理念的同仁堂一直就是国人在买药方面非常信赖的品牌。这也说明,并不是需求端出了问题,恰恰是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端的需求才出现了问题。普洱茶行业也是如此,不少企业追求发展而忽视了品质,也因此出现了以次充好、货不对板等很多问题,这也挫伤了很多爱茶人的心。当整个行业面对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以及互联网+浪潮的来临而寻找发展方向时,大圆普洱上线了。
张赢鸿反复提到共赢这个词,他说,在这个生意模式中,并不是大圆普洱独赢,而是在品质回归的呼吁中,带领普洱茶上下游共赢。
张赢鸿一直对前不久一次中国台湾之行念念不忘,因为那一次他看到一个87岁的老茶人精心制作茶叶的场面,他说虽然那种茶他不是很喜欢喝,但他还是买下一些送给内地的朋友,让他们去感受这一份执着,一份对茶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种真正工匠精神的体现。他说,这恰恰是大圆普洱不断坚持和努力发扬的精神。